苏州党史故事汇—— 身受重伤仍坚持不下火线
发布时间:2021.05.26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2800
身受重伤仍坚持不下火线
在太仓市浮桥镇时思小学的校园内,竖立着一尊于鹤辂烈士的半身塑像。于鹤辂(1918-1941),浙江定海人,初中毕业后到上海当学徒工谋生,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于鹤辂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到苏南参加江南抗日义勇军。
1940年5月,于鹤辂到太仓县璜泾区王秀桥开展工作。同年8月,他调任三五区区长后,发动群众组建三五区常备队,自己兼任指导员。这支队伍在斗争中壮大到五十余人,在太仓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斗争。1941年2月,太仓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于鹤辂任军事科长,统领全县抗日武装力量。6月14日,他奉命率工作队去老闸区开展工作时,遭日军袭击,腿部受重伤,他带伤率领队员冲出重围。于鹤辂本可以转移到后方医院治疗,但因日伪很快在老闸区进行“清乡”扫荡,他坚持不下火线,继续带着重伤率领队伍开展反“清乡”斗争。1941年7月,他带领队伍进入常熟县境时,不幸被日军逮捕,被关押在支塘宪兵队。敌人对他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直至腿被打断,伤口生蛆,牺牲时年仅23岁。
END
文:苏州市委党校供稿
编辑:白云
审核: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