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彩学生丨那些艺术展作品背后的故事(三)

发布时间:2023.12.07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1296


1.png


镜头一:翻车现场

老师

今天开始我们要画地图。

学生

画地图?世界地图吗?

老师

不,学校地图。

学生

那很简单。

老师

简单?那你们就开始画吧。

此处省略一万字


一节课后

每个学生的绘画纸上多了几条不确定的线条。学生们开始反思。

3.png

详情视频

老师心理活动:

哈哈,机会来了,你们不会才是我想要的结果。


经历失败对于孩子而言是常有的。但是,失败过后能主动思考、找到原因是可贵的!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卷土重来,成功在望。



镜头二:重新认识学校

4.jpg

观察学校模型,学习手绘地图表现视角。

5.png

学生观察校园、速写记录。



镜头三:绘制草图

6.png

7.png

认真观察校园之后,每人完成一张完整的学校平面草图。



镜头四:卷土重来成功在望

8.jpg

9.jpg

由组长分配任务,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总布局规划,其他同学分包绘制不同的景物。


就这样,一张手绘地图从春天画到了夏天。

10.jpg

11.jpg

12.jpg


指导老师

14.jpg

潘丽敏


15.png

毛瀚音

教育是慢功夫,来不得半点拔苗助长。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受教育者如同种子,全都是有生命的,是能够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教育就是要提供充分的合适条件。之所以将教育比作“农业”,是因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有机”过程,它所面对的是鲜活的生命而不是无生命的工业“原料”。作为能够“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学生,就如同有生命的“种子”,蕴含着“主动成长”的基因和潜能。

作为促进“种子”发育成长的教育活动,不是人为的“加工、制造”,而是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其提供适宜“生态”条件的“耕耘、培育”,这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图:潘丽敏、毛瀚音

文:潘丽敏

编辑:程盼盼

审阅: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