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师 走进色彩
发布时间:2021.06.10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2981
声音是听得见的色彩,色彩是看得见的声音。
我们在无声世界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色彩,运用好每一寸色彩。世界因色彩而美丽,衣服因色彩而华丽,我们因看得见斑斓的世界而幸运。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名画,对于热爱画画的人们来说简直是数不胜数,走近六月美术老师带着孩子们一起认识三位绘画大师,并且拿起手中的画笔感知大师们的精神世界。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
法国画家,被誉为“印象派领导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他最重要的风格是改变了阴影和轮廓线的画法,在莫奈的画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确的阴影,也看不到突显或平涂式的轮廓线。光和影的色彩描绘是莫奈绘画的最大特色。
2019年5月14日,他的作品《干草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破纪录的1.107亿美元(当时1美元约合人民币6.87元)高价拍出。
下面是学生作品
西斯莱
法国画家。主要画风景画,曾多次参加印象主义绘画展览。早期代表作《木料场》、《枫丹白露河边》、《圣马丁运河》等表明他对色彩感觉特别敏锐,笔触轻快而有变化,特别善于运用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具有诗意的自然景色。后期因受新印象主义影响,作画多采用点彩技法,作品有重在表现物象实体感的倾向,但缺乏内在诗意。作品还有《鲁弗申的雪》、《马尔港的洪水》、《洪水泛滥中的小舟》等。
下面是学生作品
文森特·威廉·梵高
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画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梵高出生于1853年3月30日荷兰乡村津德尔特的一个新教牧师家庭,早年的他做过职员和商行经纪人,还当过矿区的传教士最后他投身于绘画。他早期画风写实,受到荷兰传统绘画及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886年,他来到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并接触到日本浮世绘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1888年,来到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创作《阿尔的吊桥》;同年与画家保罗·高更交往,但由于二人性格的冲突和观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败。此后,梵高的疯病(有人记载是“癫痫病”)时常发作,但神志清醒时他仍然坚持作画。1889年创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下面是学生作品
六月我们拿起画笔走近大师,感受大师绘画语言,学习大师绘画技巧。怎么样,我们学生是不是很有大师风范呢?还有更多学生绘画作品期待您的亲临!
END
图:潘丽敏
文:潘丽敏
编辑:程盼盼
审阅: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