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兴校 | 2023-2024学年第一次课题组长会议
发布时间:2023.10.17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1309
10月12日下午,我校各课题组负责人在三楼会议室召开2023—2024学年第一次课题组长会议,本次会议由教科室虞文捷副主任主持。
虞文捷副主任首先向与会人员简要汇报了本学年学校在研课题情况。其中,由史冉冉老师主持的课题《排舞对初中听障学生运动协调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成功被苏州市体育局体育科研所立项。江苏省残疾人事业发展研究课题《听障学生中职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以苏州市盲聋学校为例》9月初经专家评审合格。
接着各位课题组长对暑期及开学以来课题研究的推进情况以及下阶段研究计划进行了汇报。
听完各课题组的汇报后,吴丽燕副校长再次明确了今后课题研究的方向:一方面课题研究应与学校发展方向相契合;另一方面是教师应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出发,通过课题研究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效果。
随后,吴校长提了几点要求:
一是课题研究按照计划有序推进,每一阶段做好总结与反思;二是要完善课题管理制度,强化落实课题研究;三是不断学习,在平时培训学习时带好一颗“钉子”和一把“钩子”,把自己“钉”在学习过程中,“钩”出有价值的信息。
吴校长强调要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充电器”,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资源包”,成为鼓动学校发展和腾飞的“翅膀”。
吴建东书记、校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
吴书记以仁爱学校学习交流活动为引:不为了做课题而做课题,课题应聚焦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做课题。基于此,吴书记提了几点要求:
一是特殊教育课题要有个别化。
特殊学生个体差异显著,面对不同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的学生应当注重个别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是特殊教育课题应当全员化。
课题工作需要伙伴的力量,我们要敢做、敢想、敢写,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学习,提升课题研究的层次。
三是特殊教育课题应当要有前瞻性和敏感性。
随着学校生源数量日渐减少,障碍种类日渐复杂,障碍程度日渐加重,学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的课题研究首先应当顺应学校的发展,探索、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其次课题研究应该促进个人的成长,在研究课题的同时个人获得发展。
通过本次会议,各课题组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向。学校教科研工作在党支部、校长室的带领下定会迈上新台阶。
图:李磊
文:卢洁艺
编辑:俞荟卉
审核: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