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 | 专业导航引方向,学科融合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4.10.10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687
九月微凉,秋意初显,研思之韵愈发浓厚。2024年9月30日,我校数学组开展了一场以“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设计思路的深度探讨”为议题的教研活动。聋部数学教师宋娜面向全校数学教师,围绕《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践》一书,从三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地分享,为特校数学教学工作注入了鲜活的创意与深刻的启迪。
宋老师首先阐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该学习方式聚焦于某一核心主题,根植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所在及现实生活情境,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跨学科素养。对于学生而言,这种学习方式能够让他们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逐步构建起应对现实与未来不确定性的能力;而对于教师而言,能促使教师超越学科界限,从全局育人的角度审视数学学科的定位及教学策略,进而促进不同课程间的有机融合。
宋老师接着剖析了跨学科主题设计的策略。她从基本原则到细致考量评价设计等,全方位分享了宝贵的经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精髓在于问题导向,它始于真实且核心的问题,进而编织成逻辑紧密的问题网络。在此过程中,问题的设计需与学生的素养发展紧密相关,既要触及数学等学科的核心内容,又要跨越至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沟通协作等共通素养的广泛领域。
尤为重要的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核心问题需兼具现实性、探索性和综合性,要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途径如调查研究、资料搜集、信息整合、问题提出与解决方案设计等,逐步揭开问题的面纱。如“制作母亲节的礼物”主题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要灵活运用对几何形体的深入理解及表面积、体积、容积等数学知识等核心要点,还要融合美术的创意与信息技术的魅力,共同打造出这份充满爱意的礼物。在目标设定上,应追求目标的清晰明确、主体性的凸显以及多维性与层次性的兼顾。学习任务的设计需条理清晰,围绕核心任务精心布局子任务序列,以确保学习之旅既连贯又高效。
最后结合普校“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研讨活动,宋老师介绍了几种独具特色的主题学习课型。其中,“度量衡的故事”一课巧妙融入语文、历史等学科知识,与文化交相辉映,使学生在历史传承中深刻体会数学精神与理性之美;“神奇的蜂巢”一课则通过生活应用与拓展延伸,展现数学与艺术的融合之美,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中感悟模型意识;而“少先队标志中的数学”一课,作为自编跨学科主题设计,融合了道德与法治、美术、数学三门学科,与德美相辅相成,在横向勾连中树立文化新高度;“一张纸有多厚”一课则让学生感受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技紧密相连,在纵向联系中促进思维深度发展。
随后,各位老师围绕各自的疑惑展开了热烈而深入地探讨,集体智慧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每位参与者均满载而归,共同迈出了教师思维模式转变的坚实步伐。
“跨越需有‘度’,跨界需有‘联’,跨步需有‘续’”,我们正积极尝试从“学科+”迈向“学科融合”的新阶段,致力于在实践与创新的广阔天地中,开辟一条“全面育人”的康庄大道,为每个特殊孩子的全面发展铺设无限可能。
文:宋娜
图:周兴建
一审一校:柏佳美
二审二校:教导处
三审三校:校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