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教育 共同守护
发布时间:2020.12.18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2508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我们学校想方设法引进优质专业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相关工作。学校常聘苏州尚想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及苏州思而优心理咨询有限公司的三位咨询师及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一位专职心理教师,每周一-周四下午到校,为15位学生提供个别心理辅导服务。在直接服务于学生心理发展需要的同时,我们还邀请国家心理咨询师、首席苏老师毛丹老师及其团队入校开展教师心理成长团辅活动,及支持性成长家庭教育工作坊,以提高教师心理素养及心理健康教育技能,促进家庭教育和谐稳定发展,最终形成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
学校10多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集中团辅活动室,接受毛丹老师的第三次案例督导。
今天的案例督导从“谁能让对方站起来”这个热身游戏开始。通过游戏探讨两个问题:1.你是怎么做到让对方站起来的?这个问题的探讨让大家领悟到:没有一个人可以让你站起来,除非你自己想站起来。
2.为何大家那么快就站起来了呢?大家都表示:不好意思,不想为难他(她)。毛老师一阵见血地指出——那是因为关系,因为人是活在关系里的。
接下来的案例督导环节,在樊老师简要介绍了学生的问题状态,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工作方式及成效以后,毛老师有针对性地引导参加活动的老师就以下问题展开探讨:
1.身体的残障一定会带来心理阴影,第一步就是如何理解和接纳这样的孩子?
2.对于生理有残障的孩子,他们往往极度自卑,希望靠外在的东西“武装”自己。我们该如何去引导他们正视自己?
3.如何帮助这样的孩子更多地看到自己的资源,从而获得自信和力量?
在探讨的过程中,毛老师还不时提醒大家意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1.青春期孩子社会化的发展需要让他对同伴很重视,同伴对他的影响也很大,而父母则不在他眼里。
2.孩子问题行为的背后是有获益的心理意愿的,如果他想获益的部分和功能还在的话,他还会出现类似的问题行为。
3.教师千万不能有太多的代入感,尤其不能替代孩子父母,帮他们做决定。
毛老师最后给出建议:
1.设法促进学生和家庭的分离个体化,促进他的社会化。
2.可以尝试用时间线,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在各个年龄段留下的靓丽的东西。让学生明白只要他一直这样努力下去,一定会取得成功的。从而唤起他的自信。
3.用资源取向,帮助学生做自我认同,更多地看到自己资源的那一部分。
本次活动以个案督导的形式进一步提升了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相信这对于帮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图文:张卫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