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特殊儿童订制“感觉餐” ——记盲数学组跨学科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12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4023
为特殊儿童订制“感觉餐” ——记盲数学组跨学科教研活动
为积极践行学校“五个一”教学研讨活动,盲数学组组内开展了一次专业技能实操分享,由刘转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感统训练相关知识技能,组内老师踊跃参加。
刘转老师从
“什么是感统?”
“感觉统合的重要性”
“什么是感统训练”
“如何为特殊儿童订制感觉餐”
四个方面向组内老师介绍感觉统合知识,并介绍了基础的感觉统合训练器材的用法,组内老师跃跃欲试,学习每样器材的使用方法。
什么是感统?
感统是感觉统合的简称,理论上解释就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能力。人通过感官来获取外界信息,处理并做出反应的一种能力。感官包括听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前庭觉、本体感等等。没有感觉统合能力,大脑和身体就无法协调,无法及时的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
感觉统合的重要性
感觉统合功能失调(感统失调)就像孩子大脑的“营养不良”,大脑无法得到各种有效信息的刺激,便得不到营养的滋润,处理协调刺激的能力和速度就会越来越慢,甚至 “偏差”。比如:从小长期抱着的孩子容易出现前庭信息输入不充分,表现出走路不稳、摔倒,性格胆小慢热等。
什么是感觉统合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通过特定的游戏来逐步提高孩子感统能力,从而让大脑更正确、更有效的感知并处理身体传达的感觉。3—6岁的是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最快的阶段。感觉统合是各个感觉之间相互调节,相互促进,从而使我们处在合适的警觉状态。例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重点加强前庭平衡功能的训练,而触觉敏感的孩子则更多地强化本体觉方面的训练。
通过游戏观察和简单测试的方式是无法确定感统失调的根本原因,必须要专业感统评估资质的人员,通过科学、系统化的评估,再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感统失调症状和原因制定个性化的干预训练方案。
如何订制感觉餐?感觉餐是针对个人对感官的需求而量身订制的一系列的活动,提供孩子需要并保持在某种状态所需要的“能量”,帮助孩子把状态调整到合适的觉醒范围。像听从指令,上课期间能够注意力集中,休息时能够安静睡觉。
比如:盲部有一名同学小吴经常表现为多动,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时未经老师允许,便站起来来回走动。经专业测评,发现学生的前庭觉阈值较高,自我调节方式为主动方式,小吴通过不时走动的方式以满足自身的需要。
为小吴定制的餐单中的其中一项便是课间休息期间,带他去跑步或者让他做一些重体力劳动。这是通过本体觉的输入来调整前庭觉,从而满足小吴对于前庭输入的需要。
目前学校参与感觉统合训练的学生已涉及多个班级,学校老师积极转型,在新时代努力成为一专多能的特教教师,目前已有9位老师参加了感觉统合相关培训,获得结业证书。
文:刘转
图:江虹、金晓燕、程盼盼
编辑:刘转
审阅: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