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盲数学组精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活动
发布时间:2021.01.19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3081
题记:
“精读一本书”是我校本学期教学工作“五个一”专题活动中的一个专题,旨在让老师在课堂里“脚踏实地”的时候,能够“仰望星空”,能够从他人的优秀成绩中汲取宝贵的经验,能够从专家的引领中吸收先进的理论,能够从自身的实践中反思所有的成与败,最终能够更好地为盲聋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
本学期盲数学教研组按照教导处统一部署,选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开展了精读活动。
所谓案例式解读,意在将新课程标准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教师的话语体系、思维习惯和实践习惯融会贯通。一个具体的教学案例是教师理解新课程标准并蕴涵丰富教学思想的原生态标本。通过案例,为一线教师提供问题发现、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具体场境,让一线教师结合案例解读,更有效地顺应和强化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和实施。
盲数学组各位教师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积极充电,从方向和方法上对自己的教学作了新的思考。
1.理论前沿性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案例式解读(小学数学)》(以下简称“本书”)立足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教师理解课程标准新理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深刻阐释。
程盼盼老师:
这本书对课标进行了充分的解读。读完这本书后,我对数学教材又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教学活动也更贴近课标。
2.实践引导性
本书破解了新课程实施中的核心问题,为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提供鲜活具体的案例。
孙小芳老师:
新课程中新花样和新题型层出不穷,学习《小学数学案例式解读》这本书里的经典案例,可以让课堂气氛更活跃!
江虹老师:
案例“倒数的认识”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是一问一答的形式,没有形成很好的问题链,问题的含金量不高,造成了学生的死板应对,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精心设计,可以启发学生思考的核心问题,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进入深入集中的思考,而不能只是简单问题的堆砌,看似热闹,实则无用。
3.选材典型性
本书针对新课程标准中聚焦的核心问题,提炼了反映课改理念的焦点问题,展现了教学实践中的典型案例。
陈蕾老师:
“数青蛙”活动体验用字母表示数,数青蛙这一活动设计,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用字母可以简洁清楚地表示数量关系,从而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启蒙学生的代数意识。
金小燕老师:
“摸球有戏”教学判断中出现意外情况,像这种“意外”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发生,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意外”中的教育价值,巧妙转化应用,使学生获得技能的同时,也能得到情感态度素养的提升。
4.论述深刻性
本书理论解读有深度,案例评析有厚度,观点描述有宽度。
刘转老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投入数学学习,实现“好的数学教学”,可以实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学会学习、投入学习。同时,提出能够激发学生切实思考的核心提问是学生思维的拐点和上升点,也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突破点。这些问题对学生要有挑战性、要有障碍,要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能促使学生在行为投入的同时,能够智力投入和情感投入。
课堂践行
本书规避了从概念到概念的解读给实践造成的不必要的纠结,基于教师实践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都让我们受益匪浅。盲数学组的老师们基于本书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解读,即学即用、活学活用,能更加理性而坚定地践行新课程标准。
图:程盼盼、陈蕾
文:陈蕾
编辑:白云
审阅: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