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落实新课标,“聚焦课堂”办好特殊教育

发布时间:2017.12.19  

作者:吴丽燕    

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5820

“以生为本”落实新课标,“聚焦课堂”办好特殊教育
——“苏州、徐州、淮安”三市特殊教育学校落实新课标现场教学研讨活动在苏州市盲聋学校举行
 
  12月15日,由“苏州、徐州、淮安”三市教研部门主办,苏州市盲聋学校和苏州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承办的“落实新课标现场教学研讨活动”在苏州市盲聋学校举行。来自三地的近100位特校同仁参与活动,就落实新课标碰撞智慧,就提升教学质量探索路径。
  参加本次活动的嘉宾有: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原副主任、江苏省特殊教育分会原会长、全国特教顾问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特教专家程益基先生;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谈秀菁教授;《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主编、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员顾明珠;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全纳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泽慧教授;省特教指导中心成员、南京聋校原校长陈金友。
 
  上午为公开课展示和专家点评活动。老师们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或采用导学单,或组织小组合作讨论,丰富而适切的教学方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随后的专家精彩点评起到了给在座所有老师以启示和引领作用。
 
课堂教学展示:苏州市盲聋学校江虹盲五数学《三角形的面积》
 
 
课堂教学展示: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 蔡慧敏 聋八语文《孔子游春》
 
 
课堂教学展示: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毕振侠聋四语文《大熊猫》
 
 
课堂教学展示:苏州市盲聋学校 金晓蕾 聋五《精彩的马戏》
 
 
课堂教学展示: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汪小波 聋六数学《确定位置》
 
 
课堂教学展示: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陈超盲七语文《陈太丘与友期行》
 
 
 
专家点评课堂教学:江苏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委会秘书长、江苏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谈秀菁教授
  谈教授在点评《大熊猫》一课中认为:第一,选择教育教学方法遵循聋生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先呈现具体的实物再过渡到句子的学习。第二,注重教会学习方法,设计导学单,教学生怎样描写,从哪些方面描写。第三,体现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中抓重点词句,学习熊猫的外形,了解它的习性。第四,注重培养聋生的语言能力,紧扣语文教学的特点,体现语文课标的理念,达成教学目标。
 
专家点评课堂教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全纳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泽慧教授
  李泽慧教授在点评《孔子游春》和《陈太丘与友期行》两堂教学活动时,首先肯定了两位上课老师在选材上的挑战精神和研究态度。她认为老师在课前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能够照顾差异、面向全体;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云流水,从容不迫,学生理解深刻,体现了课程理念。同时也指出让我们值得思考的地方:在我们的课堂上谁应该更出彩?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差异性怎样体现?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到位深入?
 
 
专家点评课堂教学:省特教指导中心成员、原南京聋校陈金友校长
  陈金友校长在点评《三角形的面积》和《确定位置》两堂教学活动中首先肯定了两位授课教师的优点:在三维目标设定,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关系确立等方面体现新课标的理念;2节数学课都涉及到数感和空间概念,老师能够注重学生操作、推理过程,通过具体内容渗透。学生学会了生活中的推理、知识转换、如何归纳解决问题。体现了盲聋学生的学习要求,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注重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同时也指出:在课堂上要加大练习的量,帮助巩固,强化学生的记忆;在图像的呈现时要考虑到聋生的视觉感知。
 
专家点评课堂教学:《现代特殊教育》杂志主编、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成员顾明珠女士
  顾明珠主编谈了参加这次活动的感受:活动精心安排,众多专家现场指导,研讨的氛围特别浓厚。三地的同仁都是有备而来,通过上课、听课、评课深入探讨交流,使先进的教学经验能得到推广和辐射,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够实现放大共享,是一次课堂教学思想碰撞和教学理念更新的很好尝试。三地在盲聋教育教学中各有特色和优势,希望三地同仁的跨市交流能够成为常态,持续开展互动教研活动,共同研究新课标背景下盲聋教育教学中的共同性问题和重要性问题,以教研促课改,以教研帮助我们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在活动的影响面、主题性和系列性等方面不断提升,形成跨市教研共同体,携手促进特殊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专家点评课堂教学:原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原特殊教育分会会长、全国特教顾问委员会主任、全国著名特教专家程益基先生
  程益基先生认为:首先,要当好聋校的老师非常难,主要是语言问题,师生的语言沟通问题。聋校课堂中师生之间无障碍的沟通非常重要,老师除了自己手语要打的好,能看懂学生的手语表达更重要。其次,他认为上课老师教学功底扎实,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时能够深入浅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也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第三,他还提到了在语文课堂上怎样讲解,怎样教学的问题。程益基先生认为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要加大朗读,同时要注意自然手语和手势汉语的转换问题。
 
 
  下午,三校的经验交流更是给与会老师们以启示。最后,两位专家的精彩讲话,不管是问题的抛出还是从宏观背景到微观实践的分析,让在座的老师们深刻地感受到落实新课标需要我们努力去践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践行新课标经验交流:苏州市盲聋学校副校长包葵《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基层实施的几点思考——以苏州市盲聋学校为例》
  包校长从“准确认识课程标准的作用”、“认真把握课程标准核心理念”、“有效落实聋校课程标准”三个方面谈了苏州市盲聋学校在实施新课标时的思考的做法。学校面向全体聋生,针对不同学段聋生发展的特殊需要,提供其所需的教育服务。促进聋生积极、主动、有个性的发展。学校尊重聋生的个体差异,从聋生的基础与发展需要出发,确定适合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评价方式,大力推进个别化教学的实施。我们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认真观察、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过程。让聋生在实践中学习,与其生活紧密联系,注重学用结合。注重对聋生学习过程的整体评价,分析聋生在不同阶段的发展变化。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聋生采取“延迟评价”的方式,提供再次评价的机会。按照个别化教学计划有效实施差异性评价。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发和实践校本课程,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结合盲聋学生发展实际需求,开发和实施体现学校独特育人价值的校本课程。
 
 
践行新课标经验交流: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鲍红安《落实新课标,创新教学管理》
  徐校长从“学校学课标”、“课堂教学创新”、“学生培养创新”、“教学评价创新”、“教学管理信息平台创新”五个方面谈了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落实新课标方面的做法。他们牢固树立自主、合作探索的核心理念,借助徐州推广的学养计划,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变革教学方式,创新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让课堂生动。为了落实新课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课程建设中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拓宽创新途径。同时,积极推进评价改革,尊重个体差异,多元多视角全过程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更多关注过程,着眼发展,发挥好评价改进教育教学促进残疾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新课标落地,要抓住和把握新课标实施的大好时机,迎难而上,不断创新,加强学校管理和课程建设,大力推进课程改革,有效整合学校各种课程资源,让新课标结出丰硕的果实。
 
 
践行新课标经验交流: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副校长贾俊《用好新课标,让核心素养在聋校生根》
 
 
  贾校长首先认为留给聋生终身受用的是什么?是核心素养,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他认为学生要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有尊严的生活,享受教育权利。接着,他从“关注学生成长,彰显生命的价值”、“关注学生需求,推进课程改革”、“关注学生发展,构建新型课堂”、“关注学生未来,变革教育手段”四个方面谈了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践行新课标时的做法。他认为新课标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我们的教育应该基于这个标准,要超越这个标准,要依据学生特点,要努力跳出这个标准。我们要转变教育价值观,让课程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让课程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用好新课表,树立以生为本的课程观。他认为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在这过程中沟通是重要的环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由教到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内容、学习方法、教学评价时都要体现这个理念。今后要结合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推进特殊教育教学、评价,积极引导教师依据课标组织教学,关注过程,着眼发展,尊重参与,多元评价,充分发挥评级在改进特殊教育教学促进残疾学生在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大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特殊教育的资源,充分利用信息化的手段推进特殊教育课程资源共建共享,贯彻落实新课标任务艰巨,但仍然会砥砺前行。
 
  最后,李泽慧教授和陈金友校长进行了总结。李教授给我们提出了三个问题:1、落实新课标,知道新课标是什么?2、我们做好准备了吗?3、有新课标要有新教材吗?她认为,从校本层面需引导老师们对课标文本认真研读,把目标内容落到实处,叫落实新课标。她指出,作为特教人、特教老师有没有以自己的快速发展来应对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能不能跟上特殊教育的发展。她希望,特教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尤其是学科教学水平。发挥创造力,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教学质量。陈校长则是从宏观背景和微观实践层面谈了自己的感受,他认为要落实课标,贯彻落实到位,宏观层面上要有理念更新,做的时候要有教学行为方式的改变,每个学科要研究怎样改变。老师要仰望星空,更要脚踏实地,要真正落实学科,研读课程标准。怎么学课标,每个学科老师应该将此作为自己的必修课,在了解宏观背景下,要认真通读研读课标。同时,可以和普通教育的课程标准对照阅读,达到借鉴和学习的目的,迁移相同的内容,区别具有有特殊性、特殊教育规律研究的表达,从两方面研读会有收获。他认为教学方式的改变,整个课程和教学的改进,才能达到标准提出的要求。作为开历史之先河的特校课程标准,只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可以做的更好。
 
  本次活动是基层学校贯彻党中央“办好特殊教育”精神,落实《江苏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2020年)》“提高特殊教育质量”要求,“探索建立特殊教育远程协作平台,尝试跨区域教研活动。”的首次尝试,将促进三市特殊教育学校进一步实施《盲、聋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版)》,提升特殊教育教学质量,更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会后三校领导达成一致共识,今后将使本项活动常态化,并不断邀请更多地区加入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