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盲聋学校开展“洒扫应对,做文明小使者”主题活动方案
发布时间:2018.06.2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479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党的十八大全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弘扬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为宗旨,以情感体验和行为养成为重点,切实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培训良好的社会风尚,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广大师生常怀感恩之心、常立感恩之德、常行感恩之举。
二、活动主题
感恩社会 热爱家园
三、组织机构
成立“洒扫应对”主题活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领导工作,具体名单如下:
组 长:顾瑞华(校长书记)
副组长:方 红 包 葵
组 员:朱海荣 李 磊 金晓蕾 尤文英 沈雪芬
成 员:各班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
“洒扫应对”是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所谓洒扫,是指学生的教育要从生活的劳动教育入手,以养成清洁整齐的习惯;“应对”则是指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礼节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
(一) 以学校的思想道德建设为主渠道,开展“洒扫应对”教育活动
加强校园生活礼仪教育,注重“四进”礼貌(进校园、进会堂、进教室、进办公室)、“三相处”礼仪(与老师交往相处、与同学交往相处、男女同学交往相处)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懂礼仪、讲礼貌、尊师长。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课堂、班会活动等阵地进行洒扫应对主题活动的广泛宣传。由校政教处、团队积极组织,围绕主题开展各类活动。
(二) 以社区、社会实践活动为平台,开展“洒扫应对”教育活动
发挥社区优势,构建“洒扫应对”社区大课堂。加强与社区的联动,组织社区未成年人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楼道小卫士、卫生监督员、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义务劳动等公益活动,传递文明、传递温暖,培育社会责任意识。组织学生在“学雷锋活动月”中到社区开展各类服务活动,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走向社会,通过开展各类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使学生在社会中践行“洒扫应对”。发动各班级,通过各种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富有时代感的活动。使学生在社会中培养时代责任意识,传递文明。
(三) 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为基础,开展“洒扫应对”言传身教践行活动
充分发挥家庭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为“洒扫应对”活动创造良好氛围。结合家长学校,利用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宣传和培训,使家长明确其在活动中承担的重要职责和任务。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以家长的言传身教,使洒扫应对的各项要求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之成为一种持久的行动,形成习惯。利用假期,开展各类亲子互动的活动。开展各类主题活动。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养成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
五、活动步骤
1.2013年2月,制定、学习《苏州市盲聋学校“洒扫应对”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2.2013年3月,宣传启动阶段。
3.2013年3-8月,开展各项活动。
4.2013年9月,进行活动总结、表彰、奖励。
苏州市盲聋学校
二○一三年二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