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柴小叙 | 一线老师如何做课题

发布时间:2023.11.30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1234

“临柴小叙”是柴之园内老师们关于教科研工作交流学习的平台,以助力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学生适宜发展为目标。

伴随着冬日温暖的阳光,老师们围坐在临柴书屋中,开启了第一期“临柴小叙”。本次活动由教科室副主任虞文捷主持。

1.jpg

2.jpg


本期“临柴小叙”的主讲人是苏州市规划课题《盲聋学校新生家庭教育共同体建设研究》的负责人梁莉老师。梁老师结合课题组的研究实践,分享了自己在课题研究方面的经验与感想。

3.jpg


经验分享

课题研究是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梁老师讲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后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去找到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通过课题研究去学习、成长。她们课题组研究的是一年级新生家长的工作,大家努力思考一年级新生入校所需要的资源和校内外支持,通过查找资源,研讨找到方向和目标推进工作。梁老师以自己也是一名一年级家长的角度出发,从自己实际需求来共情家长。学期初她利用网络进行了一次新生家长会,给家长入学指导,效果非常好。这样开展工作的模式让课题组的工作更加细致、专业、有针对性。

课题研究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梁莉老师分享了两个具体案例:关于家长工作坊,从“盲聋新生家长工作坊——盲/聋分设的工作坊——盲/聋亲子活动”一步步的调整,让家长更愿意参与到活动中来。关于绘本资源的录制,她们也经历了“课外绘本——主题绘本(安全、情绪、亲子、节日等)——结合一年级学习资源的配套绘本”这样几个阶段的调整。这些调整也更贴合家长和学生的需要,更有效。

课题的推进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梁莉老师讲述了从撰写课题申报书,到日常手语、盲文视频的拍摄,视频后期制作、剪辑、推送,组织家长活动等,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很多人的支持和配合。感谢课题组老师分工合作完成各项任务,让课题工作可以更顺利地开展。

课题研究的同时也要不断总结和提升。梁老师认为将一段时间的研究经验总结生成文本,这也是工作的一种收获,有科研课题作为抓手,会推动我们去学习、总结和提炼经验教训,最终可以形成校本资源。


互动交流

随后,老师们就“作为主持人,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在课题研究中,遇到最让你感到困难、纠结的是什么?您是怎么克服的?”“研究过程中如何调动课题组成员的积极性?”与梁老师进行了互动交流。

4.jpg

5.jpg

6.jpg


领导总结

吴丽燕副校长总结道:课题要聚焦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发现了问题,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课题要突出主题,较之教育教学随笔、案例,主题的内容更集中和聚焦,在研究的过程中方向明确,目标清晰。吴校长希望越来越多的老师能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

7.jpg


最后吴建东书记、校长为梁老师颁发讲座证书并讲话。吴书记高度肯定了“临柴小叙”这样的形式。吴书记说工作需要仪式感,只要大家坐下来一起叙一叙,就能产生情感链接与思维碰撞,就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吴书记建议将“临柴小叙”渗透到学校的各个方面,所叙内容除了叙课题,还可以叙教学;所叙对象除了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叙、与家长叙……吴书记指出,每周五的下午是盲聋学校的黄金时间,我们要用好这段时间,一起叙说、一起锻炼、一起进步。

8.jpg

9.jpg

图:李磊

文:虞文捷

编辑:马晨

审核: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