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发布时间:2024.03.14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112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的重要工具。为促进教师发展,我校将进行系列精彩课堂教学设计分享。

本次分享的案例曾获得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


教学课件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11.png

12.png

13.png

14.png

15.png

16.png

17.png

18.png

19.png

20.png

21.png

22.png

23.png

24.png

25.png

26.png

27.png

28.png

29.png

30.png

31.png

32.png



教学设计

33.png

34.png

35.png

36.png

37.png

38.png

39.png

40.png

41.png

42.png

43.png

44.png


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达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彰显了新课标理念下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学生充分认识到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运用直观教学、分组合作、反思质疑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使得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我对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成功之处: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任务,达成积极高效课堂

课前精心设计前置性任务,有效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课中围绕作业,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形成观察物体的表象认知,在师生、生生等多元互动中,优化和深入对观察方法的认知和理解,突破重点。课末及时进行梳理,并运用知识解决任务中的问题,让整个课堂围绕前置性作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从引-研-用-思,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同时由于前置性作业这一有针对性的学生课前准备,教师课中依情调整,练习的积极反馈等,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将部分的内容前置到课前完成,也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容量和效率,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二、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几何体,根据问题引领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初步形成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关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组展示交流,在逐层渗透中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组织学生操作、交流、质疑,为学生搭建合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质疑和有条理说理的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捕捉、因势利导,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积极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条件,通过观察、猜测、分析、想象、实践验证等自主探索方式,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已有三视图反复构建脑海中的立体图形这一反向思维过程,不仅构建了立体图形和三视图(平面图形)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逆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整合优化,直击问题核心

由于聋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很难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不能形成知识间的良性迁移,非常不利于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以合作学习模式展开,设计了逐层递进学生熟悉的问题支架,由扶到放、由顺到逆的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突破难点时,为了让学生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获得心理满足感。为了突破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在前置性作业的中将一部分新授内容分解到课外,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前置性作业中,让学生反复复述和构建头脑中的表象认知,形成丰富的认知。有了前面的铺垫,在环节3中,对于组合图形的三视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注重数学学习过程的严谨性,在观察、猜想、验证、说理等数学活动中,让聋生充分经历这一探究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可迁移性和相关性,顺利克服困难。同时设计逆向思考题,对中等及以上学生提高要求,通过这样的整合调整,数学大单元的重点更加突出、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最后巧设简单可行的辅具,搭建台阶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和深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不足之处:

一是在引导学生和总结时语言还要更加精准和到位;二是平时和聋生交流时,对聋生语言的接受程度关注不够,今后在教学中要多站在聋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碰触到问题,找到学习生长点。

45.png

图文:宋娜

编辑:柏佳美

审核: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