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丨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
发布时间:2024.03.14
作者:信息处
来源:
点击数: 1120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设计是教师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的规划和组织的重要工具。为促进教师发展,我校将进行系列精彩课堂教学设计分享。
本次分享的案例曾获得苏州市教育学会优秀教学设计评选一等奖。
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基本达成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也彰显了新课标理念下聋数学课堂教学的特色。学生充分认识到三视图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运用直观教学、分组合作、反思质疑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使得教学重难点得以突破。我对本节课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成功之处:
一、精心设计前置性任务,达成积极高效课堂
课前精心设计前置性任务,有效引导学生预习,让学生有备而来。课中围绕作业,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形成观察物体的表象认知,在师生、生生等多元互动中,优化和深入对观察方法的认知和理解,突破重点。课末及时进行梳理,并运用知识解决任务中的问题,让整个课堂围绕前置性作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前后呼应、上下衔接,从引-研-用-思,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同时由于前置性作业这一有针对性的学生课前准备,教师课中依情调整,练习的积极反馈等,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将部分的内容前置到课前完成,也大大提升了课堂的容量和效率,营造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
二、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简单的几何体,根据问题引领学生完成前置性作业,初步形成学生观察立体图形的关方法,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分组展示交流,在逐层渗透中积极关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课中组织学生操作、交流、质疑,为学生搭建合空间和平台,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质疑和有条理说理的能力。同时教师及时捕捉、因势利导,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凸显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积极为学生提供主动探究的条件,通过观察、猜测、分析、想象、实践验证等自主探索方式,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通过已有三视图反复构建脑海中的立体图形这一反向思维过程,不仅构建了立体图形和三视图(平面图形)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逆向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整合优化,直击问题核心
由于聋生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很难抓住知识的核心问题,不能形成知识间的良性迁移,非常不利于数学的学习。在教学中我以合作学习模式展开,设计了逐层递进学生熟悉的问题支架,由扶到放、由顺到逆的在合作探究中,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突破难点时,为了让学生能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获得心理满足感。为了突破重难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分解,在前置性作业的中将一部分新授内容分解到课外,在学生展示自己的前置性作业中,让学生反复复述和构建头脑中的表象认知,形成丰富的认知。有了前面的铺垫,在环节3中,对于组合图形的三视图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注重数学学习过程的严谨性,在观察、猜想、验证、说理等数学活动中,让聋生充分经历这一探究过程,体会到数学学习的可迁移性和相关性,顺利克服困难。同时设计逆向思考题,对中等及以上学生提高要求,通过这样的整合调整,数学大单元的重点更加突出、内容联系更加紧密。最后巧设简单可行的辅具,搭建台阶将知识进一步抽象和深化,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不足之处:
一是在引导学生和总结时语言还要更加精准和到位;二是平时和聋生交流时,对聋生语言的接受程度关注不够,今后在教学中要多站在聋生的角度看待问题,设计让学生能够碰触到问题,找到学习生长点。
图文:宋娜
编辑:柏佳美
审核:朱海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