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发布时间:2016.06.0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5427

可防  可控  早发现  早治疗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临床表现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
      二、手足口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当人感染了肠道病毒(含EV71),经过最短12-24小时、最长6天、一般2天的潜伏期后,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度以上,口腔粘膜、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同时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三、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
      1、人群密切接触,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其中人群密切接触是该病重要的传播方式。
     四、什么季节较易得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春末夏初,发病高峰主要为5-7月。
    五、哪些对象容易得手足口病?
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学龄前儿童是手足口病主要感染对象,其中多半病例发生在2-6岁的儿童中,多发的原因与这类人群个人卫生习惯差、机体免疫力低等因素有关。
    六、手足口病是一种可防的疾病
该病是可防的疾病,只要养成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喝开水,不吃生水;吃烧熟煮透的食品,不吃污染的、生的或不洁食物;做到开窗通风;勤晒太阳,得病后及时去医院就诊,是完全可以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七、学校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1、做好学生家长的宣传工作,当学生被诊断为手足口病后应暂停去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和防止再感染其他疾病。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在家期间发热、出皮疹后,及时去医院就医。患儿应在家中休息,直至痊愈或明确非传染性疾病方可入校。
   2、加强晨检,一旦发现发热、皮疹的孩子,立即请家长带孩子去医院就诊。
   3、教室要加强通风。
   4、日常加强对儿童经常接触的环境物体表面、厕所等的清洁消毒。
   5、根据规定,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并配合教育和卫生部门采取相关控制措施。    

 八、如何降低手足口病传染的危险?
    由于手足口病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且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卫生是降低本病传染危险的关键。
    1、在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非就医不宜带孩子去医院。
    2、避免孩子与患手足口病儿童的亲密接触(如接吻、拥抱、共用餐具等)。
   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4、在外受到污染的物品拿回家后立即进行清洁,并用消毒剂进行浸泡或擦拭消毒。
      5、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至少每两小时开窗一次,每次通风半小时以上。勤晒衣被。
   6、儿童所有的餐饮具在使用前要进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