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为课堂教学改革探路(二)

发布时间:2019.04.03  

作者:金晓蕾   

来源:    

点击数: 4039


先行,为课堂教学改革探路(二)



三月中下旬,市级、市区级学科带头人在校内上课改先行课。市级学科带头人张卫萍老师和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朱海荣老师分别在盲部上了语文课《杨氏之子》和思品课《同样的权利,同样的爱护》。二十多位老师聆听学习,并撰写了听课心得。

今天和大家分享盲四语文课《杨氏之子》的听课交流。


1

孙小芳老师

整个教学过程,张老师充分发挥视障学生的朗读优势进行教学。

张老师首先通过一位学生读课文,组织大家讨论她读得好在哪里,梳理出读文言文语感的关键点,再用这样的要求组织齐读,自然而然地带着全班学生进入深入地学习。

接着通过一位学生复述故事梗概自然过渡到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抓住杨氏之子“甚聪慧”这一关键词,探讨他的聪明体现在什么地方。先猜想孔君平说话的语气和神态,然后请多人试读,再请大家评论最满意的读法,让学生们体会客人说话随意和玩笑语气。接着要求学生用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来回答客人的问题。当一位学生回答“非也。”时,张老师顺势介绍“也”字在文言文陈述句中的用法,并引导学生不断修改,最后得到答句“此果非杨氏果也。”。初学文言文的五年级学生轻松自然地习得枯燥的文言文语法。紧接着,张老师话锋一转,引导学生感受这样回答的直接与生硬,展开分组讨论,体会杨氏之子回答之妙,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顺利突破了杨氏之子“甚聪慧”,“聪慧在哪里”这一难点。

最后张老师组织学生选择角色,分组讨论,并进行表演。虽然时间仓促,演得还不到位,但是全班同学群力群策,各抒己见,都非常积极投入,相信课后一定会有精彩的表演。

总之,从对课堂的掌控来看,张卫萍老师对本班学生了如指掌,预设充分,师生呼应配合默契。是一堂轻松诙谐的文言文讲读课。


2
陈蕾老师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杨氏之子的“甚聪慧”。在课堂上,张老师并不是直接向学生提问,而是由学生翻译“聪慧”一词出现的问题自然引出。在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之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杨氏之子的回答巧妙在哪里。学生经过合作学习与讨论交流,明白了杨氏之子最妙之处。更值得一提的是,张老师设计了用文言文语调表演的环节,鼓励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整个教学过程行云流水,可见张老师的课堂智慧。


3   朱文彬老师

张老师根据学生能力特点设计了前置性学习及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每个孩子,穿针引线式地引导学生层层递进,自己提出置疑,自己解决问题。同时张老师还发挥小组作用,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组织表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张老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整节课,师生 灵感迸发,每个学生都有收获,都爱上了这篇课文。整节课,充分体现了张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这真是一堂成功的课。


4
江虹老师

张卫萍老师的《杨氏之子》这节课,在这几方面给了我启发。

1.  学生的朗读能力非常强,能够根据角色的年龄、语境,读出感情,而且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体水平,可见平日之功。我想,读课文不仅仅是认识字词、提高阅读的速度,更是通过读,提升语感,有效地加强对语言的理解力和掌控力,所以不管是语文还是英语,只要是语言,都离不开大声的朗读,在朗读中渗透对语言的理解。

2.  张老师的组织引导能力特别强,能够非常有效地引导学生,抓住学生回答中的亮点来做文章。比如学生的回答“非也”,老师就立刻就抓住并引出了“也”在文言文中的含义和用法,并在接下来的表演设计中,继续纠正“也”的用法,使得这个知识点的讲解透彻到位,而这样的讲解又不是老师在说教,而是在老师和同学的互动中,在具体的问答和表演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感悟到的。这样的组织教学和引导方式非常值得我学习。


5
倪璟璟老师

学习古文,读是最难的,又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慧、机智,张老师让学生角色扮演,学生在这一问一答之中就很容易体会到杨氏之子的过人之处。此外张老师还让孩子们创造性地用文言文表演文中的场景。如,一学生说:“此是君家果?”另一同学答道:“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诸如此类的对话,将课堂活动推之高潮,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效果特别好。


6
邓力玮老师

今日听了张卫萍老师的文言文课《杨氏之子》,一是惊讶,二为过瘾。惊讶于我没有料到盲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相关知识已经有这么好的基础了,教师在进行汉语言以及文言文转化时候,学生可以信手拈来,更出乎我意料的是以为学生的回答竟然出现了“xx也”的句式,可以看出来日常学习很是扎实。另一惊讶之处,每次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提醒引导下给出完美的回答,可以说教师在一步一步的引导下,跟着老师的思路,竟然连句子的语气分析都能完美hold住。第二则是张老师深深的教育功底让我惊讶,通过打比方,一步步降低问题难度,步入式引导,让学生在朗读课文基础上并理解课文含义,并能了解人物语气特点,让学生并有情感的进行朗读,整个一堂课一气合成,很是过瘾!


7
俞荟卉老师

加强朗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基于小学阶段,需注重朗读;本文又是难度较大的文言文,本课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有教师范读、学生领读、赛读、全班齐读。加强朗读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为将来接触更多的文言课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注重引导,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师生交流在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避免生硬的点评,采用更为灵活的引导方式,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的学习能力。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获得。

及时点评,鼓励学生多思多悟

教师的点评生动而具有个性化,以鼓励为主,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及时调整相应的学习任务。

形式活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小组讨论问题,开展互助式学习,学生分角色表演等形式,丰富了课堂学习的形式,活跃了课题气氛,使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

建议:在解释“甚聪慧”一句时,可以对“甚”稍作解释。


8
吴丽燕老师

1.通过问答、小组讨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意思。

2.学生朗读的表现力强,“功夫在诗外”,可以看出平时有效的训练和积累。

3.教师点评、总结及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及时进行评价和提炼,富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语言,帮助学生提升语言和思维能力。


9
金晓蕾老师

本学期,我们教研的重点是精讲多练。语文课的精讲和多练在张老师《杨氏之子》这一课中体现在古文的读和译。

张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反复复读。重点部分加强读,难点部分多种形式的读。并且每一次读都带上问题进行思考,使之有效。张老师不仅在读上花功夫,还在学生听的能力上进行了培养,让学生听谁读得好,让学生听了同伴的回答后发表意见,让学生在听意见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在读与听的过程中,教师引导点拨,学生自我学习、互相学习, 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张老师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在磕磕绊绊中译。张老师指导学生尝试自己翻译,互相纠错;鼓励学生将现代的语言用古文来表达,并引导他们不断自我修正。整个过程,张老师并不怕学生说错,而是鼓励学生表达后不断调整表达方式,使之不断完善,进而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学生不断尝试修正的过程就是学生语文习得的过程,通过这样的练,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提高。

在上课的过程中,张老师始终是一个循循善诱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在她的带领下自我探索,达成学习目标。听这样的课真的很享受!


图:金晓蕾

文:见文中标注

编辑:白  云